<<金刚经>>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禅宗六祖惠能听到开悟,这句话是佛教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也成为古今大德最乐意引用的名言。我们在社会、团体的关系上,想要有所改变时,遵循着法门、教条、上师的合理计划改变时,都还是在心灵的领域内。如果继续下去,只有在崇拜、独裁、顺从下的心灵产物。道、真理、神、爱,是无法言喻的,是没办法思索、遵循和学习,只要一有想法、计划,都还在心灵范围内。心就是开悟、智、生命。当一切都终止时,没有依据一定的方法时,不再创造任何的想法,也不再有任何的经验,我们才有办法知道实相,这就是开悟。当我们开悟时,没有一个或是多个问题,就只是开悟。只有在开悟时,才会彻底的改变。
心也是智,这种智不是知识和计算的智力,也不是艺术的智能。人和大自然脱节后,自然就把心放在智性的发展。欣赏音乐会,参观各种美术品,更喜欢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有关人生大事。为什么这么重视这种智能?也许不知如何注意自己的种种,才会求助某些智能来让自己有智慧。心就是智,智是一种注意。不会受支配和控制,更不会受任何环境影响而恐惧,只是注意而已。听到鸟鸣,不要去想它们的名称,只是听它们的叫声;闻到花香,不要去辨认花的种类,只是在闻花香;看静止的山峦,路上行人的笑容,不要有任何的想法,就只是静静的看;聆听自己的意念、情绪,不要控制,不要有批判,不要说这样才是好的,那样是不好,不谴责、不比较、不解释的注意,纯粹的注意,无分别心。这样的心是非常的敏锐,就是智。您想拥有通灵吗?首先要有智。您必须先学会和周围的环境沟通,才可能和灵界的众生通力合作。智是心的一种非凡状态,能够体会大千世界的美,也能感觉到十方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么简单一直做,不必刻意很自然一直的做。如果有期待,智就不会来。就好比打开窗户,风会随时的来,如果一直等风来,那来的就不是风。
心就是生命,生命是时时恒新的东西,也是每天都持续不断的创造。心在这种状态下,就是每日都是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对每一次的行动死去,所知道的一切都死去,心就不会累积,不受过去的污染,而是清新、自然。今天和昨天就是不一样,这一刻的云和前一分的云就是不同,现在看的夕阳和前一秒看的一直在变,这是生命的美。当我们心中不再存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时,才能直接接触到生命。只有无所住时,不住声香味触法,才能体会这生命的美。当我们回家时可不可以重新面对丈夫、妻子和小孩吗?每天早上起床时,可以去面对每一个挑战吗?只要我们的心有昨天的想法和感觉时,就无法做到。我们要真正去了解家庭问题、夫妻感情、亲子关系这些问题的真相时,就必须不带任何伤痕、借口、理由来面对,生命才会不断重新来过。
问题永远是新的,挑战也永远是新的吧。只要我们能够做的事,能处理的事,这就不是挑战,也不会成为问题,所以问题和挑战永远是全新的来临。当我们还是带着昨日的残渣和旧有的经验,想要和新的事物相遇,那是碰不到新的东西,也永远无法了解,更不可能解决问题和接受挑战。生命不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和挑战吗?如果我们对挑战的响应还是遵循着法门、寻求感应,对问题的处理还是依经验时,那只会更加的逃避和处理不完的问题。我们必须和昨天说再见,才有脱胎换骨的机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接受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