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山上有四百多种药材和一位知名老和尚,人们喜欢到药山采草药当做治病的良方,也喜欢上山找这位风趣幽默的药山禅师,解开心中的烦恼。
其实药山禅师的话不多,简简单单两三句而已,但就这两三句,便足以让人悟出人生的道理。
有一天,一位弟子满脸困扰地问药山:「师父,我怎么想,就是想不透生死大事,还请您慈悲帮我解惑。」
药山知道他的悟性还不够,说多了只会愈听愈胡涂,便笑笑地回说:「要我对你讲一句话并不难,你能体会最好;万一不能体会,反而让你费心思量,增添烦恼,那就是我的罪过了。不如这样……」
弟子好奇地追问:「怎样?」
药山把食指放在唇上:「不如大家都不要开口,以免互相拖累对方。现在你赶紧去扫地,什么话也别问了!」
弟子摸摸头,傻傻地又开口问:「可是……」
药山拿着扫把递给弟子:「没有可是,去扫地吧!」弟子只好接过扫把,乖乖地去扫地。
后来,这位还没开窍的弟子扫地也扫出一点修行心得,又想去跟药山报告一番,却见药山坐在禅堂,没有在打坐,而是悠悠哉哉地在看经书。
弟子疑惑地问他:「师父,您平常不是不让我们看经吗?为什么您自己却可以看经呢?」
药山不许弟子看经的原因,是怕他们错把知识当做修行,忽略实践的工夫,所以要他们先从日常的作息去体验禅的精神,而不要死读书。但他自己能够跳脱文字的束缚,当然是可以读经的。
药山放下经书,假装认真地说:「我只是用经书来遮眼睛!」
弟子不服气地再问:「那我可以学您用经书遮眼睛吗?」
药山睁大眼睛看他说:「如果是你的话,就算是厚如牛皮,也遮不住你的眼睛。」
药山三言两语就说得弟子哑口无言,知道自己离悟道还差得远,决定更加努力修行。又过了好一阵子,他来请药山登上法座,为他讲说禅法,药山却一言不语,只坐了一下就下座了。
弟子急忙问:「师父为什么一句话也没说,就下座了呢?」
药山笑说:「你怎能怪我呢?讲经的有经师,谈律的有律师,说论的有论师,而我,是一个禅师,我要说什么?」
经药山这一提醒,弟子终于恍然大悟,禅法是要运用在生活中的,而不是用嘴巴说说道理就算了的。
转自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