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空五层次 / 圣严法师
「空」要从「有」开始;但是有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从「有」到「空」,所以修行很难深入。
放掉思惟,空的第一个层次
空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如同我告诉各位的,当我们来到道场参加禅修时,要把你们平常的想法与习惯,和所有禅中心以外的种种,全部打包起来,放在门外,让自己从平常生活的思虑中抽离。现在我要讲更深一层次的「空」,或者说「观空」。
禅期的第一天我就提到,这个禅修中心对修行来说其实是个非常吵杂的环境(有车子、收音机、孩童等种种声音),我也曾问你们,外面的噪音是否会打扰到各位?大部分的人都说:「不会!」后来在禅修期间,有一位学员说,其实对她造成干扰的并不是外面的声音,而是师父的开示,因为我的话会不断地萦绕在她的脑海里。例如,我教大家要放松,她就只会坐在那里,脑中不断地响着:「放松、放松、放松!」如果我教大家要像个死尸般,她就会不断地想:「我死了、我死了!」她说:「任何事情我都可以放下,唯独无法把师父所说的教法放下当成空的。」我告诉她:「你必须放下。我所说的都已经过去,不必再去想它。」
如同我曾告诉各位的,打坐之前要先向自己的蒲团礼拜,并发愿接下来这炷香要坐得很好;但上座以后,就应该连这件事情也完全摆下。另外,还有一个学生,他发现自己在打坐时,心中还会不断地期昐,希望能坐得很好。所以进入第二个层次时,我们不仅要把外在的环境观成空的,连在禅期当中内心所生起的种种现象也要空掉。
放掉方法、自己与环境
若想更进一步观空,紧接着要放下、忘掉的是「方法」,但是并不容易做到。忘掉方法是什么意思?就好像戴眼镜一样,平常我们透过眼镜去看东西,但不会一直记得自己戴着眼镜。如果老是注意着眼镜,那反而会变得麻烦。这也很像穿新鞋,穿的时候很明显脚会痛,感觉很别扭,但如果你能不在意它,反而可以发挥新鞋的功能,走得又快又稳健。开车和骑马也是一样;开车时,必须忘掉车子,只是单纯地驾驶;而骑马时,也唯有忘掉马才能骑得好。我想这里的每个人大概都有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办法忘掉方法,而这实在是一个负担。
一旦把方法忘掉,表示你正在用方法,接着便可以更进一步,把自己也忘掉。就像一个男人紧盯着一个在大街上行走的漂亮女子,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看到浑然忘我,失却了方向,结果一脚踏进水坑里。如果一旦忘掉了自己,就会忘掉自己所有的立场和观点,还有身体的感觉;一切舒服或不舒服的觉受全都消失了。如果你只是把方法忘掉,而没有忘掉自己,身体会感到非常舒服。接着,会忘掉自己,而所有舒服与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如果周遭的一切还是存在;虽然已经把自己忘掉了,但却很清楚地觉知周遭的环境。
最后,甚至连环境也忘掉了。听而未闻,视而不见,此时便进入了定境。
对于这五个空的层次,你们大都能做到前面的部分,但「方法」还是没有办法忘掉,更不用说忘掉自己或环境了。这些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很难跨越的大关卡。如果忘掉了方法,会感觉时间好像不存在,而且会坐得很好。如果忘掉了自己,性情上会有大的转变;如果是忘掉了环境,那就入定了。到了最后这个层次,你的性格必将经历一大改变,而我也会很乐意给你一个方法,帮助你进入「无我」的境界。
像爬楼梯般清楚
总括来说,这五个层次是:一、放下在禅期前,所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思虑;二、放下在禅期中,所产生的种种与身心无关的念头;三、忘掉方法;四、忘掉自己;五、忘掉外在环境。每个人都需反问自己,究竟是到了哪个层次?
依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每次我打坐时,都会经历这五个层次。我逐一舍离每一个层次,直到第五个层次。在过去,这个过程非常缓慢,随着时间不停地练习,现在我只要坐下来,就能很快、很顺利地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直进入到第五个层次。我希望以后各位也能如此。
这个过程与佛典所描述的,释迦牟尼佛修证的情况很类似,即所谓的「次第禅定」。他必须先进入初禅,才能依次进入第二禅、第三禅,以及之后的层次。当然,这并非是完全对等的比拟,因为我所说的是从凡夫心到定境──也即是初禅的境界,与佛陀所经历的境界不同,但是这层层超越的过程是相同无异的。
有了这些说明,相信各位应该很清楚该如何着手修行了。当你用功修行时,将会清楚地看到这些过程的出现与演变。每当舍弃或放掉一个层次,而进入另一个层次时,你会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就像梯子的阶梯一样,每一步阶梯都已清楚地标示出来,我们只要持续地修行,最后都能很快地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