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们的思绪中成形/李伟文
人是情绪的动物。从蛮荒到文明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大脑里还保有原始的「爬虫类脑」,也就是喜怒哀乐恐惧忿怒等非常本能的情绪反应。因此,真的要我们别那么爱生气,并不是很容易的。
佛陀在《法句经》里说:「世界在我们的思绪中成形。」的确是如此,想象力是「心智的剪刀」,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这把剪刀不停地修剪人心里看到的画面,这些我们想象出来的景象,就会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因为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因此要注意我们所说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来自于与别人不同意见与争执,但是佛陀也曾经说过:「苦难的根源是执着。」事实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各自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此没有绝对的事实,只有不同的观点,所以不要为了与别人争执是非对错而陷入僵局,只要了解彼此的观点不同,记忆不同,然后继续往前迈进即可,不要陷溺于执着中。
我也很同意作者所说的:「心」这样的东西,只要一再向它陈述同样的内容,他将出乎意料地照单全收。
我想这里所指的「心」,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吧!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包括催眠与潜意识的力量,所谓毕马龙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弄假成真的策略在脑科学研究中真的证实是有效的,我们怎么行动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先假装很热情,就会真的变得很热情;假装自己很快乐,就会真的快乐起来。所以就算不是真心的笑也无妨,并不是因为幸福才笑,也可以是因为笑了才幸福。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潜意识纯属单纯的力量,不具方向性,就像蒸气或电力一样,接受引导却不具自行判断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给予正向思考,就有正面的力量,给予负面想法,就产生负面的力量,而且潜意识毫无幽默感,我们如果经常贬抑自己,常常消遣调侃自己,潜意识也会信以为真,把自己带入不幸的情境中。若是经常生气,对周遭一切都看不顺眼,脑海中充满了负面的想法,我们的潜意识当然也就会塑造出令我们不满或痛苦的世界。
在非洲草原的狩猎时代,恐惧、忿怒可以帮我们活下去;但是在文明的复杂生活中,生气只是让我们把事情搞砸或者形成各种慢性病。因此,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书深入浅出地以许多日常小故事,结合佛教教义,从审视自己中,不再生气,也因此能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幸福。
出处:佛陀教你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