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供粉(药供)新良药增加中,又是考验我功夫的时间了,这次会强化脾脏(脾经),我的上手帮我找到4个最适合的药材,但是这4个中只能选一个药材,真的要好好的测试。
医书记载:脾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脾在五行属土,通于长夏之气;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脾藏意,在志为思。脾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主运化、主升举和主统血;其中以运化为核心,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经调理:
1【利尿、消水肿】调节体内水分,「预防下半身水肿、肥胖」。
2【改善湿疹】水分代谢正常,能「预防湿疹、皮肤红痒」。
3【调经、改善痛经】
调血清血,「改善月经失调」。排除内湿,减少血块形成→「改善经痛、白带过多」等症状。
4【改善腹泻】
能健脾,「改善腹泻、大便稀软」等情况。
5【调理肠道功能】
改善脾虚问题,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6【提神助眠】
改善睡眠质量,「改善四肢无力、精神不佳」。
枳实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稍积。
1.《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2.《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3.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
《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白朮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本草汇言》:「白朮,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朮能补之;胃虚不纳,朮能助之。」
《药类法象》:除温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药性赋》:味甘淡,性平,无毒。降也,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利窍而除湿,益气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结而能通,心惊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
《名医别录》: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
东垣: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风水毒肿,病在于脾,恶气内侵,亦由脾虚邪入,霍乱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证。脾主中焦,香气先入脾,理脾开胃,正气通畅,则前证自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