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手让孩子独立
读到洪兰教授的「不让孩子成年,只会累死父母」的文章,心里有好多的感触,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在长大后是否能独立自主,的确有很大的影响。许多我们认为想当然尔的「基本能力」,往往都是在孩子「需要」时才发现「怎么可能不会?」,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也比比皆是。
每年开学学校都会有许多新生,大部分的新生在进入团体生活时都有些生活习惯的调整,老师从孩子的习惯中也可以观察到每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有位可爱的五岁小朋友在放学换鞋子要准备回家时,一听到老师说「小朋友换鞋子准备回家啰!」,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把脚举得高高的,老师说「怎么啦?」,这位块头颇大的小朋友说「换鞋啊!」,意思就是「老师你要帮我换鞋啊!」
看到这个情景马上让我联想到高中时期在瑞典所看到的故事,当时有位刚到瑞典的台湾人,他的孩子进入瑞典小学就读,这位孩子的口齿清晰、非常聪明,我们都觉得他可能只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学习瑞典文,就可以上轨道了。没想到才没几天的时间,学校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告诉他们孩子可能有学习迟缓的问题,这对夫妻大吃一惊,经过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孩子不会自己穿外套,不会自己绑鞋带,但是这些都是北欧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从小训练的「基本能力」,因此老师认定他一定有学习的问题。
而我在幼儿园看到的这位等大人帮他换鞋的孩子, 是个非常机伶的孩子,之前在台湾备受家人宠爱,因此他的食衣住行都被照顾的十分周到,衣服鞋子都是外婆帮他穿,也因此从来就不会自己做。他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被给予机会,学习如何去做。我想,这也是许多台湾家长的通病。
现在的孩子生的少,一个家庭可能有很多个大人在照顾一位孩子,大家都想疼爱这个孩子,妈妈帮忙穿衣服、祖母帮忙喂早餐、爸爸帮忙穿鞋子、爷爷来接孩子时则帮着背书包,甚至家里有帮佣的,是从早到晚都有人帮忙收拾善后,孩子玩完玩具就放着不管,吃完东西就离桌而去,这些孩子不是不会做这些事,而是没有机会让他自己摸索、练习,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与自信心。
在学校,我们发现,有很多家长是在放手让孩子进入团体生活时才惊觉自己的孩子有如此的落差。有些家长并不是因为过度宠爱孩子而帮孩子代劳,而是因为自己工作上的忙碌,总是在赶时间,等不及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就干脆帮孩子做的好好的,为了赶车,匆匆忙忙的帮孩子穿鞋就走,为了让孩子赶快吃完又不弄脏环境,就喂孩子吃饭,却忘记让孩子自己吃饭对于孩子的小肌肉发展也是很好的练习。

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帮孩子找借口、否定孩子学习的能力。孩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建立成就感,在摸索的的过程中学习,在失败中学习接受挫折,重要的是,当孩子可以自己做的时候,就会给予自己肯定,让自己更独立更愿意去尝试,对自己更有自信。
引用: 亲子天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