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

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返回网站首页
发表主题

搜索相关内容:    

主题:「无心」思 回应主题
作者
内容
楼 主
玄机
张贴时间:
2011/8/2 下午 05:24:30

「无心」思  /  圣严法师

思考是探究、省察,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分析事情。首先我们要知道思考本身不见得会引起烦恼。譬如一些佛、菩萨和祖师的塑像,特别是西藏密教的塑像,常有头倾斜一边,显露出思考的模样。不过有目的的思考和无目的的思考是不同的。一般人思考时,心中怀有目的;有目的,就有目标,而有目标时,就有个自我想要达成那个目标。然而,菩萨在思考时,是没有特定的目的;一个没有自我中心的人,当他行事时,心中是没有目的的。

菩萨的思惟是从「三昧」的禅定中生起的。在此定中,心是统一的,没有自我。因为如果有我的意识,就表示有一个「自我」,与我所思惟的对象有别。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两个念头:我和我所想的。有这两个念头,心是无法完全统一,也无法进入禅定之中。菩萨没有自我中心,常住于定中,可以在没有心理建构下行事。然而,这样的思考是否能如一般的思考同样地运作呢?当然可以,不过菩萨的思考是更广阔、清澈,充满了智慧。

学习无为的思惟

对佛和菩萨而言,思惟不是一定需要的。不过,当他们说法或度众生时会思惟。大乘佛法认为佛陀有三身:法身、化身与报身。思惟对法身佛不是必要的,而应化众生的化身佛却一定会思惟。什么样的思惟呢?化身的佛在人间出现时,必定会用人的思考。不同的是,化身的佛和菩萨在行动时是没有特定的对象,他们应现世间度化众生时没有自我存在;一般的凡夫,无论他们怎么说、怎么认为,总还有一个自我。

虽然我们大多数的人,还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可以没有自我、不怀目的地运作,但知道有如此的境界,对我们仍是重要、有帮助的。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被得失吞噬,当自我与环境起了冲突,这个认知便格外重要。遇到这种情境时,要提醒自己「无为」(asamskrta)的境界,也就是无所缘的境界,在这境界中,我们可以没有自我中心,不怀目的地行事。实时我们一时间还不能做到,仍应当努力学习效法诸佛菩萨。每当我们与他人或与环境起了冲突,可以反观自己是否被自我和「我」的目的所擒获。如果我们能趣向无为的心态,这些冲突或许都可以解决。

「有为」(samskrta),也是有所缘境,是有自我的。当有一个自我存在,我们所遇到的,都是六根摘取的对象(六尘),而这些对象是来自于我们的身体和身体所处的环境。既然这些对象是来自于物质界,那么思惟能与物质脱离吗?即使思考的是抽象的概念,我们仍需使用符号,而符号也是藉由物质现象塑造出来的。这也就是说,没有物质作为凭借,我们是无法思惟的。

 

不唯物也不唯心

如果说,有现象才有思惟,而且只有透过思惟才能达到精神领域,那我们将陷入唯物论,相信现象是真实的,但佛教经典没有引导我们朝向唯物论的观点。

《圆觉经》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对六尘反应时,思惟才会生起。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心不起作用,就不会感受到六尘。例如当你在无梦的沉睡中,有什么存在于世界?可以说什么都不存在。同样的,当心全然昏昩,如陷入昏迷状态时,什么都不存在!因为心觉察不到任何东西。然而另一方面,当心全然明朗和极度敏锐时,对于物质世界也是无所觉知。因此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中──当心极度的明朗或极度的昏昩时──对物质世界是没有觉知的;只有当心处于平常的状态时,对于六尘和一般的物质才有所觉知。然而,当心在动时,当心对物质有所觉知时,物质才存在;当心没有这样的觉察时,现象不能说是存在的。这样的推理演绎会导致一个观点,而这观点和唯物论是相反的。难道《圆觉经》是导向纯唯心论吗?

心只有在对现象反应时才起作用,这包括物质和心理现象。如果我们假设现象只有在被心体验时存在,那么现象和心都不是真实存在。因为如果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不会仰赖心的觉察,而如果心是真正的独立存在,心的作用不会凭借物质世界,因此我们既否定唯物论,也否定唯心论。

如果我们知道心是没有实体的幻相,以虚幻的心追求佛果,将导致更多的幻相,就像是看到空中花一般,我们可能甚至更进一步,以为自己看到开花结果。但由虚幻的花朵所结成的果实,是不可能比花朵本身更真实、更具有实体。因此用一个自我、虚幻的心去探测深奥的佛果,是徒劳无功的。

无所求的修行

虽然有情众生向往成佛,但如果以一个有自我中心的态度去修,是不可能达成的。要去掉这些态度并不容易,为了达到成果,修行者可能一时提起勇猛精进心,忍受莫名的痛苦,但要长时间坚持下去就很难了。到头来,他们或许会明白到修行不是那么简单,解脱烦恼也是不容易的,更不消说成佛了。实际上,有些人开始修行后,产生了更多的烦恼。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想:「我先停下来一段时间,等准备好了再来修行。」我遇过不少人,开始时非常努力地修行,但一段时间后就松懈下来,最后还是离开了修行之路。

以无所求的心来修行是最好的!愈是追求修行成果,愈是活在幻相中,而离见性也就愈远了。我们应该保持安定平稳的态度,遵循佛陀的教导,不要去理会修行是否有进展,烦恼是否解脱了。没有这些罣碍,烦恼自然会减少,而在不知不觉中进步。如果我们急于有所进展,那我们可能会失望,也可能会因幻相破灭,最后就放弃修行了。当我们能够不怀目的、心无所求地思考,并能放下自我中心时,圆满证悟与成佛是可能的。


回应:( 第1页 )

0条回应 每页10条回应 1/1

>> 煦珜 [1]

大陆有需要留言的网友请到繁体中文版讨论区(点击进入)进行留言,
简体在繁体讨论区中部分字体无法显示问题可先在WORD输入简体中文,
再通过WORD的繁简转换功能转换成繁体,再复制到到繁体讨论区即可

 
 
全方位考虑的烟供法会,你报名了吗? 烟供法会到底该怎么报名?
2020年莲花烟供法会开始报名了 最近有种病毒也是很猛(2)
最近灵众有的已经开始放假,一波又一...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吗?
午时茶真的很赞啦! 回向后的电流好强
风水细节(7) 发Messenger讯息给我......
黄金甘露茶(端午节午时茶)----... 什么文字,也会有气味..........
黑金元宝香&梦境 端午节午时茶采收与制作
2020端午节午时水能量到底如何? 端午节取水气温最少38度以上......
发炉与香品 端午节纯阳的午时水
昨天订购黑金元宝,今天就有梦境感应... 黑金元宝(土沉香)准时今晚8点上架...
药供水泡脚的好处 观音环香点了之后一直有麻麻的电流感...
神像风水定位(6) 小人格局的风水,处处有小人在你背后...
试茶我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4) 对于不认识我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什...
风水的奥妙在于气场(2) 香品千万不可送人,送了之后你会变衰...
听咕噜咕咧佛母心咒 很感动 业力不可思议(2)
 
 

版权所有©2012-2015      专业经营:香品|佛香|烟供粉|檀香|盘香(环香)|卧香|藏香|沉香|立香|除障香|布气香
佶顺香品轩   www.sos123.com  住址: 台北市通化街38巷11号         电话:02-27095633 詹师兄

Google搜索

整个网络 www.sos123.com
Yahoo!奇摩搜寻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孙悟空 Coodir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