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去做公益,是一种罪过」,这是王永庆的一句名言。被人津津乐道的王永庆,一生中为慈善事业奉献无数,他在两岸兴学、办医,单在大陆,他至少为慈善事业捐赠出廿五亿元新台币,是目前台湾史上对大陆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在家乡台湾,除众所周知的公益事业,多年来他还默默疼惜原住民、照顾罕见病患。王永庆对社会的大爱,堪称一代企业典范。
爱在四方/长庚护专举行毕业典礼,首届原住民升学项目毕业生们热情拥抱来感谢王永庆董事长(右)五年来全额专款补助她们升学。(本报资料照片/陈怡诚摄)
扶助弱势 对教育高度热忱
他第一项令人感佩的公益事业,是致力弱势教育的推动。
王永庆是国内最早私人兴学企业家。出身贫困的他,对教育怀有高度热忱,他认为人不应该有「上等人、下等人」分别,努力学习才是一切关键。
他鼓励学生:「越穷困越要认真苦干,才能让贫穷有转型的契机,努力奋发图强,让人刮目相看,才能改变人们的看法。」
四十七年前,王永庆首先创立明志工专(现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之后相继创办长庚护理专科学校、长庚医学院。
曾在台塑服务十多年的明志科技大学主任秘书沈明雄说,王永庆办学校,目的是为了照顾清寒的学生。因此明志早年的优秀清寒学生,不只念书免学杂费,毕业后还可直接到台塑上班。
王永庆个人生活很俭省,但明志创校四十多年,他的捐款已超过一百四十七亿元。
近年来,王永庆把在教育照顾焦点,转移到原住民孩童身上。民国八十五年开始,长庚护专每年招收近两百位原住民少女,明志工专招收约一百位五专部学生及原住民青年技术训练班学员。
补助贫困就医 支出31亿元
八十六年起,成立明志工专附设高工部每年提供近百位原住民族学生就读;九十三年起又提供明志科技大学四技原住民学生每年五、六十位名额。种种免费就学机会,一年有将近两千位原住民学子受到王永庆的教育恩泽。
一位曾在明志读书的原住民毕业生回忆,王永庆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奋发图强,汉人能做的,你们(原住民)一定也行。我给予你们机会只是开始,过程一定要你们去把握。」 王永庆对教育大爱,近年更扩及到对岸中国大陆。
二00四年,他对在大陆兴学办校,提出计划在贫困地区兴建一万所希望小学并设奖学金。到目前已立案或发包兴建的有二千三百所小学,完成的有五百多所。
王永庆另一项为人津津乐道的公益事业,是救人无数的长庚医院。长庚医院建立,主因于王永庆父亲王长庚生病时未受到良好照顾,让他耿耿于怀。于是在一九七六年,他捐出新台币廿亿元,成立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之后,王永庆对罕见病症,如唇颚裂的治疗公益团体、财团法人罗慧夫颅颜基金会,更是大力赞助。
捐赠电子耳 被誉为活菩萨
这次在王永庆的悼念会上,一位小妹妹黄家瑜格外受到注意。黄家瑜母亲黄凤绫透露,她特地带女儿来感谢王永庆这位「活菩萨」。
原来,家境不好又患有重度听障的黄家瑜,是因为王永庆帮助,才能植入健保不给付的电子耳。黄凤绫双手合十,眼眶含泪感谢说,家瑜因植入电子耳,终于可以跟正常小孩一样读一般小学,不必念启聪学校,「政府做不到的,王董事长做到了!」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黄俊生透露,一套人工电子耳市价至少七十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是沉重负担。王永庆自掏腰包数亿元,已捐赠上千付人工电子耳,让一千多名失聪者回到有声世界。
王永庆对公益投注,从不因为年岁增长而有丝毫改变。他九十岁那年,不小心因为感冒并发肺炎,身体变差许多。后来王永庆私人医师提醒,可以再接种肺炎疫苗预防。他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后,往后秋冬伤风感冒季节都安然度过。亲身感受功效的他,不藏私,透过「阿嬷基金会─财团法人王詹样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捐出五十七万八千剂、总价约四点六亿元的疫苗,提供给全台湾七十五岁以上老人与赡养照护机构的个案接种,「希望降低老人罹患肺炎带来病痛与家属负担。」
王永庆女儿王瑞华,代表父亲出席捐赠仪式上说出王永庆的想法。长庚医院团主管透露,在王永庆指示下,长庚纪念医院已设立社福基金,长期补助贫苦病患就医,截至九六年底已支出卅一亿六千万元。
当能付出 毫不犹豫馈赠
此外,今年五月,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也正式 开业运作。王永庆对子女教诲,强调「绝对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他认为,社会造就个人或企业的成功,有了成就,就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富要济贫,有能力的人要帮助不幸的人。而他也总是身先士卒实践自己的理念。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台塑集团认养九二一地震灾区及其他各地老旧校舍重建,已重建四十二所中小学;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五月十四日,王永庆马上向灾区捐款一亿元人民币。
王永庆女儿王瑞华曾说过一段王永庆的轶事,有次她和父亲到越南考察,晚上一行人走在路上,一个老妇人上前向王永庆乞讨,身上从来不带钱的王永庆马上摸口袋,虽然口袋里只有一颗糖,但他仍马上交给对方。当能付出时,绝不吝啬,毫不犹豫的回馈赠与,这就是令人崇敬的王永庆!
【中国时报 曹秀云/台北报导】200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