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的训练 ─
就像从树上掉下来一样,在我们明白怎么回事以前 ─「碰!」我们已经撞地了。(不清楚摔的过程)
这跟十二因缘一样。我们直接所经验的痛苦,是经历了整个十二因缘勾炼(chain)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劝诫他的弟子们要审查(investigate)和完全地知晓他们自己的心,才能在他们「撞地」以前,捉住自己。
不要只做你喜欢的事,不要放纵你的想法。
停止这种盲目的追随,你必须不断地去阻挡这无明之流,而这就叫做「训练」。
如果你不去反制(oppose and resist)你的心,那么就只顺从情绪了。
这种修行是不正确的,就像纵容小孩子的每一个随兴所欲(whim)一般。
训练自己的心也必须如此,别纵容它的随兴所欲。
以佛法来训练你自己,代替情绪的放任吧!
训练的重心是观察动机、审视心灵,如果我们训练这颗心,
去拥有羞耻感和对恶行的恐惧感的话,那么,我们便会有所克制,我们将会谨慎小心……。
一旦如此,我们的正念就会变得更强,我们将能在一切时中保持正念。
但去读你自己的心。
禅修者的责任是正念、镇定和满足,这几件事能够终止我们那些「不曾训练的心」的习气。
在训练心的当中, 你不得执着「称赞」和「责备」。
由于习气作祟,我们的心无法平静, 这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行为,使它们如影随形地困扰我们。
唯有当心是没有杂染的,心才能是宁静的。
你必须向内反观自己, 反观自己的身、口、意上所犯的过失。
除了你自己的身、口、意之外, 你还要到哪里修行呢?
使心健壮的意思是,使它平静,不去胡思乱想。
平静心的意思是,去寻找正确的平衡。
如果你已达到平和的心境,就接受它;
如果你不能达到平静,也一样要能承受,
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 且持之以恒。
专注(concentration)训练, 是使心达到坚毅和平稳的修行。
这样的训练能导致(bring about)心灵的宁静。
这颗已经被「筑堤」、控制、经常训练的心, 将会获得难以计量的利益。
不要只放纵你的情绪。
无论懈怠或是精神充沛时,都要继续努力,不管是在禅坐或是行禅, 甚至躺卧时,都要观照你的呼吸。
光说不练,它不会自动前来, 但如果过于勇猛,你同样不会成功, 而全然不试,当然也是不行!
保持恒长心远比短暂的勇猛心还重要,日复一日,月月年年不断地修行 ─ 这才是真功夫。
正确的修行是持续不变地修行。
修行必须持续;这意思是说, 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里完成的,不是在身。
当禅坐结束时,不要想你已经结束了禅坐,
要思考到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 如果你这样反省,你便会拥有宁静。
这就称为有规律的修行。
努力吧!你们都应该努力遵循修行, 这就是训练。
怠惰时,修行;精进时,修行, 对时、地也都清楚分明, 这就叫做「开展心灵」。
正确的精进不是去使某些事情特别发生,
它是一种觉醒和警觉每一剎那的精,
一种克服懒惰和烦恼的精进,
一种让我们一天中的每个活动都在禅坐中的精进。
恒长地观照当下所发生的事。
在修行刚起步时,那时的正念力是断断续续的,
就像从水龙头滴下的小水珠一样,但是,
如果我们精进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后,
这水珠与水珠间的空隙将会消失
而成为持续不断的流水。这条正念之流,
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